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今秋拍卖市场看好小件古玩

2015-06-23来源于:中国宁波网    编辑:雨露


粉彩贺知章醉酒落井图铃铛杯

上月底的北京诚轩大拍,一件清道光粉彩“贺知章醉酒落井图”铃铛杯被宁波藏家清轩(化名)相中,原本以为凭自己的眼力、6万元左右就能捡个“小漏”,不料早有多路高手盯上,现场竞价的激烈程度令人咋舌,最后竟以18.975万元的“天价”落入香港一藏家囊中。有网友感叹,明清细路子的春天真的来临了!

估价翻了三倍成交

浸淫瓷器收藏多年,清轩在古玩圈子颇有名气,在雅昌网上更是拥护者众。10月28日,在诚轩的竞买中“意外落败”的他颇多感慨,于是将自己的经历记录成文字,贴在雅昌的论坛里,一时间引得网友纷纷跟帖。

他在论坛里写道,“金秋,又到了各大拍卖上演的季节,和往常一样,我三天前就去北京看了多场拍卖预展,查阅相关资料,最后盯上诚轩拍卖的这个杯子,由于自己没时间,就委托北京的网友浅伯,让他到时候去现场帮我举牌。浅伯真是个非常讲信用的朋友,早早交了押金,领好了拍卖牌子,等着拍卖的开始。这个杯子是第10件拍品,才拍到第四件,浅伯就来电话了,一直这样和我保持通话联系……”

现场有点冷清,前几件的叫价也不激烈,这让清轩感觉有了底气,寻摸着4万~6万元的估价基础上再加一、二口就铁定能拿下。

很快就轮到这件铃铛杯了。电话这头,清轩和几个朋友紧盯着电脑,电话那头的浅伯也开始有点兴奋了,“好,你就听我的举牌吧!”

“3万,3.2万,3.5万,3.8万……”通过电话,浅伯一直给他念现场的出价,经验丰富的清轩很快就感到有点不对劲儿:“出乎意料的激烈,我刚给浅伯说———4万叫一口,现场已经有人出到4.2万了。”

4.5万、5.5万,好不容易插着空隙举了两次号牌,现场竞价已经迅速突破了他6万的心理价位。“这时候,我有点紧张了,鼠标不停地点击网上的图片,放大,还原……但拍卖这事儿容不得半点迟疑,我马上给自己设了个8万的价格,觉得虽然有点超出预期,仍在可接受的范围。”

接下来,“加一口”成了清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到了10万的叫价,清轩和朋友已经有点目瞪口呆了,“只是个7厘米的小杯子啊,黄金做的也就这个价了”。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清轩索性心一横,“10万吧,最后一下”,心想今年就拿下这件,算是收官之作了。

10万的价格一叫,场里安静了,清轩脸贴手机紧张地听着,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拿下了。

“10.5万”,几秒停顿之后,电话那头竟然一波又起,清轩一声长叹,朋友们也唏嘘感叹着劝他“算了算了”。

决定放弃了,清轩心里反而踏实了,他拿着电话坚持听到最后———成交价定格在189750元。

明清细路子依旧很火

粉彩崔宗之举杯望月图铃铛杯

一个仅7厘米高的杯子,还没成对,居然就能拍到近20万元……记者采访清轩的时候,他还在感叹这古玩行当的难以捉摸。

清轩给记者看了诚轩的拍卖图录,这件粉彩“贺知章醉酒落井图”铃铛杯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粉彩绘贺知章醉酒图,杯形俊雅秀巧,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清轩告诉记者,铃铛杯亦称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是酒杯的一种,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明成化、嘉靖、万历时铃铛杯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

“既是酒杯,自然要描绘与酒有关的图案,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这八位唐代嗜酒的学者名人为‘酒八仙人’,世人常以饮中八仙图为酒器绘图。此杯描绘的贺知章醉酒是著名的饮中八仙图之一,在康熙时期的五彩、青花瓷器上比较常用,这以后的各朝就不多见了。”

杯壁上,春花绽放,绿草如茵,贺知章跨于马背之上,醉眼朦胧,几欲坠落,童子手执掌扇,紧随其后,不远处有井眼一方,暗合杜甫诗词“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的意思,颇有几分意犹未尽的雅趣。“贺知章还是咱浙江老乡呢,是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性情旷达的他喜好饮酒,还曾演绎出‘解金龟换酒为乐’的著名典故。”

清轩说,这款铃铛杯能拍高价,跟它是御用官窑不无关系,“我们几个朋友凑在一起研究过,认为它应该是道光皇帝还在当太子期间使用的杯子。”不过作为瓷器的资深玩家,清轩对其是否为官窑并不“感冒”,但他更看重的是它五字二行篆书的落款———“嶰竹主人造”,“我就喜欢这类明清细路子的小件,而‘嶰竹主人’是道光时期的名款,据记载,署有此款的彩瓷正是以小杯制作为最精。”

清轩说,后来他又退而求其次的想去拍一个清道光的粉彩“崔宗之举杯望月图”铃铛杯,原本想着品相报告上说有三条冲线(瑕疵),关注的人应该不会多,不曾想,举到3万元依旧败下阵来,估价只有二三万元的这个杯子最终以80500元成交。

经济不景气,收藏市场也变得迟滞,大件藏品如非一流,往往很难出手,总价不高的小件因而更加火爆。清轩的经历可见一斑。

南方藏家最爱“小清新”

所谓古玩古玩,手中把玩,和许多北方藏家爱买大件不同,江南灵山秀水熏陶出来的藏家似乎更偏爱能够在手中把玩的风格清新的精致小件,犀角牙雕,瓷杯玉牌,都是让其眼睛一亮的对象。尤其是南方的中小藏家,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识货的能力,于是个个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螺蛳壳里做道场,有时候更能体现出匠人的功力。而且受尺寸所限,再精致的小件总价也不会太高,花一个大件的钱,能买五六个小件,同样买了精品,又多了几番赏玩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清轩拿出一件老奶奶竹根雕,尺寸极小却非常生动,这是他前不久刚入手的藏品。清轩说,你千万不要小看它,这是清中期“嘉定派”的典型作品,“嘉定派”讲究的是“深刻”与“透雕”,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为代表,他们擅长绘画、书法、篆刻,艺术修养极高,是当时全国竹雕艺术最大的流派。此竹根雕起初在一江苏藏家手中,后被清轩以一小漏捡入,引得朋友纷纷求购,一藏家甚至还闻讯从江苏追到了宁波。

清轩的朋友圈子多是中小藏家,各有所好,各有所长,对小件的钟爱倒是一致的:朋友正觉(化名)手中的一只玲珑杯,阳光之下杯身呈半透明状,丝毫不负其“玲珑”之名,据说是乾隆时期珍品,无论是色泽形态,还是绘画功力,都不在诚轩的拍品之下,前些年万把块买下,如今市场价已经轻松迈入10万元以上了。

也有反面教材。另一位朋友拿出早年花1.5万元购买的一小件佛像木雕给记者看:“起初以为是精品,如获至宝地买下,去请教一位专家,他看了以后二话没说,拿出自己的一件类似的藏品,往旁边一放。我一看,没话说,买砸了。两边一比较,自己的那件没肉没骨头,裂缝明显是新做的,粗劣得很。专家后来传了几句鉴赏秘诀,顿时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啊,比我看几年的书还要管用。玩小件就是这样,花费不多就能亲自上手,从而积累宝贵的经验。”

也说“玉壶”及诗

玉壶通常指玉质鼻烟壶、茶壶和酒壶。而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以为指的是“玉壶春”酒和盛酒的瓷瓶。

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酒),赏雨茆屋”而得名的玉壶春瓷瓶,唐宋时皆盛酒,元起作为陈设瓷而宝藏之。“玉壶先春”句,据传出于苏东坡,但查无实据。全唐诗有关“玉壶”的诗约93首。白居易诗云:“主人为良媒,置酒满玉壶。”唐代习惯把酒称为“春”,岑参“闻道辋川多胜势,玉壶春酒正堪携。”是最早关于“玉壶春”三字的应用。

古瓷大致南青北白,唐代慈溪上林湖秘色青瓷最负盛名,龙泉窑后来居上。宋元是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品类繁多,每一类器物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玉壶”青釉和白釉皆似玉,故有嘉名。下图为早期龙泉窑“玉壶春瓶”的佳作。高21厘米,直口,古朴端庄,极为罕见。

瓷酒瓶“玉壶”以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而扬名。

已知“玉壶”为瓷瓶,但何以见得到宋?除了藏家祖传说外,还要归功于李君(出身沪甬文物鉴定之家)的佐证。他发明了“水浸法”用以保养鉴别真伪古瓷有成效。凡用化学药水造假作旧的伪品,器品脏而浸洗不净。古瓷大多性不刚,吸水率好,凡自然土沁皆容易释出而光亮如新。宋龙泉窑玉壶春瓶“瘦长三角与胖三角”对接,釉色肥厚纯净,细看釉面有棕眼又有浓淡之色,釉下有沧桑细纹(俗称老裂纹),圈足露台处有老棒的火石红,与晚期越窑和早期龙泉窑碎片相符合,应为过渡期的作品。此瓶入水后釉色会明显变淡,干燥后恢复原状。这也是仿品难以企及之处!“水浸法”佐证确为宋代真“壶”。因土沁已全部释出,宝光内敛,晶莹如碧玉。